自然界(jie)中的(de)鈦大部分處于分散狀況,首要構成礦藏鈦鐵礦TeTiO3和金紅石TiO2,及釩(fan)鈦(tai)鐵(tie)礦(kuang)等。中國(guo)四川(chuan)攀枝花區域有極豐富的釩(fan)鈦(tai)鐵(tie)礦(kuang),儲量約15億噸(dun)。
那(nei)么,鈦是怎(zen)樣被發(fa)現的(de)呢?1791年,英國科(ke)學家格(ge)里戈爾在密(mi)那漢(han)市郊找到一(yi)種礦石-黑色(se)磁性砂,經過對這種礦(kuang)石的(de)研討,他(ta)以為礦(kuang)石中有一種新的(de)化學元素。并用發現礦(kuang)石的(de)地址"密那漢"命(ming)名這種新元素。
過了四年,德國化學家克拉普(pu)洛特從匈牙(ya)利布伊尼克的一種赤色(se)礦石中(zhong)(zhong),發現了這種新元素,他用(yong)希臘(la)神話中(zhong)(zhong)"太(tai)旦"族的姓名來命(ming)名(中文按它原(yuan)文稱(cheng)號的譯音(yin),定名為鈦),克(ke)拉(la)普洛特(te)還特(te)地指出,格里戈(ge)爾所發現的(de)新元素"密(mi)那漢"即是鈦(tai),但(dan)在其時找到(dao)的(de),實際上(shang)都是粉末狀的(de)二氧化鈦(tai)而不是金屬(shu)鈦(tai)。